魅力湿地润泽极美南京
龙虎网讯(记者 张玲)湿者,水也,生命之源,犹如万物之母,孕育生命;地者,坤也,地势坤,犹如君子之德,厚德载物。湿地,作为“地球之肾”,是重要的“储碳库”和“吸碳器”,是气候变化的“缓冲器”。
保护湿地功在当下,生态平衡利在千秋。2022年6月1日起将正式施行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》为我们南京的湿地保护指明了方向。
全省前列!南京自然湿地保护率达70.2%
南京,作为江苏唯一跨江而居、拥江发展的城市,湿地是长江给予的丰厚资源。“所谓伊人,在水一方”“关关雎鸠,在河之洲”。于南京而言,“在水一方”“在河之洲”的意境早已从诗经走向现实。坐拥197公里长江干流岸线,市域内河湖纵横,湿地资源总量达9.73万公顷,约占市域面积的14.8%……除却数据亮眼,南京的湿地类型也相当丰富,既有湖泊、河流等自然湿地,又有水库、池塘等人工湿地。
“落霞与孤鹜齐飞,秋水共长天一色。”这是对湿地的憧憬,也是一种真实写照,如何让理想照进现实,这需要我们用心爱护。南京市绿化园林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近年来,南京不断强化湿地保护修复,改善湿地生态状况,进行了一系列湿地保护工程,为野生动植物提供栖息生境的同时,也为城市和居民提供着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。2021年,南京新增受保护湿地面积850公顷,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70.2%,位居全省前列,提前超额完成《南京市湿地保护规划(2018-2030年)》制定的2022年预期目标。
“生态兴则文明兴,生态衰则文明衰。”把湿地保护放到更加重要位置,以更加有力的措施,统筹推进生态和旅游,力求保护利用相得益彰,不断提升生态民生幸福感,这是南京一直在做的事情。如今,跨江而居、河湖纵横的南京,正通过湿地保护和修复,细细描绘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。
宝贵财富!南京已经建成9个湿地公园
今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是“珍爱湿地,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”。“珍爱”是“保护”的基础,“和谐”是“普惠”的前提。为让丰富的湿地资源润泽普惠南京,近年来,南京针对湿地的保护一直在持续扩容。据了解,目前南京已经建成一个国家级湿地公园——江苏南京长江新济洲湿地公园及8个省级湿地公园,这些湿地公园涵盖了南京最典型的湿地类型,也成为市民亲近湿地、休闲观鸟的绝佳出游目的地。
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,但南京的湿地修复和保护依然任重道远。据介绍,南京的湿地修复以长江干流和主要通江河湖生态治理为重点,结合水环境整治及沿江湿地公园建设等。来自南京市绿化园林局的数据显示,2021年,南京实施湿地修复1936亩,其中沿江湿地1500多亩,逐步丰富了湿地类型,恢复了河湖生态缓冲带,增强了湿地生态功能和稳定性,也保护了生物多样性。未来,在湿地的修复和保护上,南京将继续撸起袖子加油干,努力让魅力湿地润泽金陵大地。
从涓涓细流到大江大河,从一叶草木到湖鱼飞鸟,在水润万物的奇迹背后,都离不开“湿地”这个无私的滋养者。它不仅能让我们的金陵大地更加美丽宜人,更能使得我们的地球“天不言而四时行,地不语而百物生”,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。
保护湿地是一种责任,更是一种文明。希望在金陵儿女的共同努力下,能够让湿地环绕城市,让湖泊草壮水清,去描绘一幅极美南京的魅力湿地生态画卷。(图片来自南京市绿化园林局)
版权声明:
凡文章来源为"龙虎网"的稿件,均为龙虎网独家版权所有,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;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"龙虎网",并保留"龙虎网"的电头。相关推荐